姜星:小茶叶做出大文章

姜星:小茶叶做出大文章

29阅读 2021-11-11 09:08 人物

姜星是十二届崂山区政协常委、委员、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。作为一名“农”字号特色产业带头人,姜星积极参与区政协“双岗建功”活动,在本职岗位上,他不断创新探索,树立行业标杆;作为一名政协委员,他广泛了解社情民意,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帮助众多茶农通过崂山茶产业实现增收致富。今天的委员风采节目,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活跃在乡村产业振兴舞台上的区政协委员---姜星。

秋风渐起,天气转凉,又到了茶园秋季管理的季节。在北宅街道的一片茶园里,姜星正在指导茶农进行越冬防护。

尽可能为茶农提供帮助和支持,让崂山茶带动更多的居民增收致富,这是姜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准则,也是他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。姜星2009年进入万里江公司,成为这家知名崂山茶企业的“掌门人”。作为一名“茶二代”,姜星积极探索建立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振兴新模式,帮助茶农通过新技术、新工艺,实现更大的发展。

几年前,姜星在政协知情调研中发现,不少茶农在茶园管理中存在大水漫灌、施肥随意的问题,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,又影响了产品的质量。在充分调研和前期实验的基础上,姜星提出了关于“茶叶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”的提案,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。

除了”水肥一体化”,姜星还在“物联网打造”“破解茶农老龄化”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,为崂山茶发展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提案和建议。除此之外,姜星在调研中还发现崂山地处北方,冬季气温较低,很多原产南方的茶树品种不适宜生长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姜星带领研发团队,潜心选育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茶叶新品种。

要想培育出一种与母本性状、特点完全不同的茶叶新品种,除了要投入大量资金,还要经过十多年的漫长研发过程。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,姜星没有放弃,他带领技术人员日夜奋战、潜心攻关,终于成功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抗寒新品种,填补了山东没有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空白,为茶叶生产向良种化、无害化、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推进打下基础。

作为崂山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,崂山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已成为种植面积超过2.3万亩、年产值过6亿元、从业人员2万多人的特色支柱产业。随着一次次深入的调研,姜星又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茶叶质量标准的制订上。

姜星花了几年时间,先后牵头制定了崂山绿茶、红茶、白茶等十余项地方和国家标准,推动了北方茶行业标准化进程,也规范了茶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。

今天,姜星又一次来到庙石社区,就茶叶价格和土地流转情况做调研。庙石社区大部分居民都从事茶叶种植,因为社区紧靠石人河,周围群山环抱,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种的茶品质很高。然而,因为没有品牌,这些年庙石社区的茶叶一直卖不上价钱。

乡村振兴,产业为基。只有把好茶打造好,做成大产业链,崂山茶的路才能越走越宽。今年,在区委区政府和王哥庄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,姜星利用自身企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,与庙石社区联手打造“万里江庙石香”高端茶叶品牌。让品牌与质量强强联合,实现崂山茶产业提档升级、迈向高端。

担任政协委员8年来,姜星先后多次参加各类视察调研活动,提出委员提案12件,促进了多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。姜星还高度关注公益慈善事业,在他的倡议下,企业2018年投入30余万元和崂山区红十字会联合成立“万里江新乡贤公益基金”,基金会提供工作岗位30余个,为社区百姓造福,帮助特困农民脱贫致富。

收藏一本传家宝《世界姜氏总谱》,摆放在宗族祠堂敬祖孝宗,或者送给家族的长辈献上孝心;或者自己买来放在客厅增福添运,更是教育子孙后代的传家之宝,都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
来源:全球姜氏宗亲总会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记者|韩琨 周建宇 图片

上一页:古丈:返乡人才为茶产业献计献策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